從14到15世紀起,中國的絲綢已成為錫爾河畔的風尚寶物,風靡到歐洲市場。如今,錫爾河畔的天然氣也將通過絲綢之路的現代化管線,由此輸往中國市場。
初次見面,蘇克石油天然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克油氣”)的總地質師奧米爾別克的一句“你好”,消除了彼此間的陌生感。
“來到蘇克的三年時間里,與之前供職過的歐美、韓國企業相比,中國企業讓我們很快融入工作節奏。”奧米爾別克說,蘇克油氣員工來自中哈兩國,互相學習語言拉近彼此距離。
45歲的奧米爾別克在當地地質行業有著一定的名氣,原本生活在哈薩克斯坦西部的曼吉斯套州,那里因為富集石油資源,吸引大量的外國企業入駐。
▲圖為蘇克油氣的勘探現場。 受訪企業供圖
在工作的20多年時間里,奧米爾別克見證著中國石油企業在艱苦的環境中創造出的每一項成績。三年前,蘇克油氣的邀請讓奧米爾別克做出舉家搬遷到克孜勒奧爾達州的決定。
“看到最新的油氣勘探技術,這讓我們對蘇克在哈薩克斯坦的未來充滿信心。”奧米爾別克說,三年時間里,蘇克油氣除了開展油氣勘探工作以外,還承擔了10 余名大學生的生活及學費,在社會責任的履行中,蘇克油氣從未缺席,這也讓當地員工在克孜勒奧爾達市為蘇克油氣倍感自豪。
在蘇克油氣,做出人生選擇不僅僅只有奧米爾別克,三年前,在阿斯塔納做法務工作的克孜勒奧爾達州姑娘迪娜拉,放棄優越的條件,來到剛剛成立不久的蘇克油氣。
“中國的發展變化是全世界都能看得到的,因此,我也相信蘇克的能力。”迪娜拉說,蘇克油氣為很多當地員工打開走進中國了解中國的大門,他們掌握先進的油氣生產技術,感受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壯大了蘇克油氣的骨干力量。
“學中文要從娃娃抓起,我現在就讓兩個女兒學習中文,不僅如此,我讓自己也在學習。”迪娜拉說,蘇克油氣的年輕員工都在學習漢語,為今后的業務工作打好堅實的語言基礎。
迪娜拉看到中國員工每天學習哈薩克斯坦法律知識,研究當下油氣勘探技術發展方向,主動了解哈薩克族的風俗習慣,與當地員工共同感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蘇克油氣舉辦慶祝新年,哈方員工表演哈薩克歌舞。 受訪企業供圖
“在蘇克,我們就是一家人,蘇克每個決策都是經過全體員工共同商定。”迪娜拉說,大家共同期盼蘇克油氣成為克孜勒奧爾達州最大的產氣企業。屆時,蘇克這個名字也會唱響在錫爾河畔,為當地帶來更多的就業,帶來更多的技術產業,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年輕人。
蘇克油氣是洲際油氣走進哈薩克斯坦的首個項目,從2014 年簽約蘇克油氣項目以來,一直處于勘探評價階段。
“估計還需要一年半的時間,到時候可以提交第一批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蘇克未來生產的天然氣將要輸到國內市場。”蘇克油氣總經理孫彥達說,公司已經投入超過1億美元用于地震、鉆井、改造、試氣等實物工作量和大量的研究工作來勘探天然氣資源。
三年來,蘇克油氣共做900 平方公里的三維地震,820公里的二維地震,完鉆探井10口,并且對部分井進行儲層改造和試氣工作。有些井層已經獲得20多萬方的高產氣流,為下步儲量提交奠定基礎。
孫彥達說,接下來將做好儲量研究分析報告,將于明年報送至哈薩克斯坦國家儲量評審委員會進行評審和批準。
作為從中國大慶油田走出來的石油工程師,孫彥達見慣沼澤、大漠、戈壁、井架……在克孜勒奧爾達工作的三年多,也見到當地員工給予的熱情與溫暖。
“都說石油人留下繁華,帶走荒涼,我們走進克孜勒奧爾達也收獲友情,這是最珍貴的,因此希望帶去產業的同時,還能促進中哈之間的友誼。”孫彥達說,由于當地區塊面積巨大,蘇克油氣規劃未來幾年繼續進行滾動勘探評價、開發、試生產、地面建設、投產等工作,以最快的速度產生效益。(完)